.

江孜我可爱的故乡

37年前,我在古城江孜宗山脚下呱呱落地,给那一宅简陋的民房和一对双亲带来欢愉、希冀,同时也带给了她们生计的压力。

依稀记得那时,宗山脚下是一排排低矮的土筑民房,墙挨着墙;破败的篱笆院围;歪歪扭扭的木制栅栏;一户一两扇被烟熏黑的黝黑的木板窗户;房舍里用土垒砌的灶台、一两件陶制灶具;用羊毛编织的粗硬被褥、厚重的氆氇藏袍……走出低矮的民房院落,街上一两头瘦骨嶙峋的奶牛、驴子捡吃被风吹散的落叶。

每当春秋季节,一阵阵浓密的沙尘暴席卷而来,把整个古城裹在巨大的灰褐色的袋子里。那时候,我同宗山顶上的断垣残壁感受着这份荒凉和凄然。我还以为,日子就这样在低矮的民房里,随父母的仆仆风尘,听爷爷奶奶的当牛做马的故事,穿那套带满布丁的藏袍,和家人省吃俭用地过活一生!

何曾想过,那一缕改革的春风,那一滴开放的甘露,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吹动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角角落落,滋润了每一片从前的“不毛之地”。我和几个兄弟姐妹就在这样的大好的时光里,背起书包带上全家人的期许踏进了教室,在简单的校舍里席地而坐,随老师认字算数,听教书先生讲天南海北,听得让人心潮澎湃。13岁的那一年,我辞别了父母,离开了故地,踏上了内地的求学之路,从此几乎与家乡——古城江孜,天各一方。

物换星移几度春秋。三十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近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我始料未及。故乡的发展,让我感慨千万。我想,如若爷爷奶奶还建在,他们连梦都没有过这样的盛景吧?几十年来,每当回到家乡,崭新的面貌每每都让我应接不暇。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的面貌日新月异。毕业探亲的那一次,我突然发现那一排排熟识的低矮民房变成一幢幢气派的两层洋房:坚实的钢筋水泥,气派的门柱窗雕,色彩绚丽、富丽堂皇。宗山顶上的断垣残壁,也不再沧桑,不再颓圮,倒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看到此情此景,我竟怀疑,是哪位伟人变了一场精彩的魔术?

工作之后的十多年来每年探亲回家,我都看到,一次次都有巨变,一年年都有惊喜。如今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变成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马路,遍地绿树成荫,不再沙尘漫天,宗山脚下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每家每户把马车换成了拖拉机,把拖拉机又换成了汽车,人们脱去了厚重的手工氆氇袍子,穿起了更轻便时尚的氆氇西装,在民俗风情和时尚潮流中收放自如。

现如今家乡跟随时代的步伐,掀起一股创业致富的热潮,又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农民企业家、大学生创业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为故乡谋福利,为故乡做贡献。故乡的上上下下响应着国家的号召,领导带动着干部职工,干部职工带动着人民群众,一起致富一起走向幸福。都说“除去苦难之后的日子,就是幸福的”,80后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赶上伟大的时代,我们见证了这场沧海桑田的变迁。我感叹岁月静好的同时更感慨飞速发展的这段“黄金岁月”,甚至我为此欣喜为此骄傲。

今年过年时,我再次站在宗山顶上,同一排排断壁残垣昂首挺胸审视这片土地:年楚河畔辽阔的农田;闲庭信步在田间的肥硕的羊群马队;茶馆里喝着甜茶闲聊的农夫农妇;穿着校服手拉手唱歌的幼稚园小朋友……如此祥和的世界,这是改革的雨露滋润了的古城;这是开放的时代带领着的江孜;这是祖国的怀抱温暖了的地方,这是我引以为傲的故乡!

作者介绍

吉宗,藏族,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高级中学工作

行走喜马拉雅

ID:rkzhw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