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咔嗒咔嗒的织机声不绝于耳,各道工序上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江孜有着多年的制毯历史,明清时期江孜藏毯就被列为‘贡品’。一个一米见方的藏毯生产周期10天左右,售价约元,按订单生产,市场上供不应求……”讲起江孜藏毯,合作社发起人旦增称来滔滔不绝,“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发货环节遇到一些困难,但目前生产和物流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
旦增称来的爷爷尼玛振堆曾是远近闻名的藏毯艺人,技艺精湛,“在旧西藏,作为农奴,享用自己亲手织出的藏毯卡垫是一种奢望,虽然整日劳作,但仍不能保证一家吃饱穿暖。”
“江孜县很多人家都有编织藏毯的手艺,这项技艺可以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旦增称来从小耳濡目染,深知江孜藏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商业前景。年,他从西藏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后来辞职创业,和几位同伴一起投资43万元注册了合作社。
和众多创业者一样,旦增称来和同伴在创业之初也遇到了缺少资金、专业人才、市场渠道等困难。通过四处拜师,他和技术人员花了半年时间,攻关使用天然植物矿物染料的染色技术,还创新了“用照片纸样织藏毯”的“独门绝技”。
“传统藏毯工艺复杂,但图案单一,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多元化需求,因此我们就尝试把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开发出融历史建筑、绘画书法、民族纹饰于一体且具有3D立体视觉效果的挂毯产品,还实现了‘私人订制’,一下子打开了市场。”站在展厅的巨幅布达拉宫挂毯前,旦增称来向记者介绍。
“作为创业者,我最幸运的,一是选对了行业,二是享受到了政府的各项好政策。”旦增称来说,从创业至今,他享受到在西藏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等各项优惠政策。
年,当地政府提供给合作社扶贫扶持资金90万元扩大规模,同时通过担保帮助合作社获得银行贷款,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难题。
目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文化转型升级”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不离乡不离土不离家”就业。旦增称来告诉记者,带动乡亲们集体致富是他的愿望,已经有65名员工通过社内与社外两种就业途径获得稳定的收入,其中包括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名残疾人。
“通过第三方合作公司,合作社生产的藏戏面具藏毯、唐卡藏毯等新产品远销欧美,新开发的适合日本市场的地毯和挂毯产品也卖得很火。”旦增称来笑着说,他的目标是把江孜藏毯这项优秀的民族手工艺产品推向世界。
《人民日报》(年03月30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