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申情刘瑞锋爱洒雪域建功高原

                            

刘瑞锋

上海援藏江孜小组成员,江孜县住建局副局长,浦东新区建交委计划财务处四级调研员,年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年7月,我被组织选派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江孜联络小组成员,来到第二故乡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开始了我的三年援藏之路。三年来,我牢记援藏初心、创新工作方法、践行援藏使命,圆满完成了援藏工作。回首三年援藏之路,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身体经受了考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素质,是难以适应援藏工作的。从海拔4米的上海来到海拔米的江孜,在经历了失眠、头疼、乏力、腹泻等近一月的高反之后,我慢慢适应了江孜的高海拔环境。在上海,跑步、打球等运动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江孜却是一种奢侈。在上海,感冒是一件小事,但在这里却可能诱发肺水肿等高原病。经过不断探索,逐步调整,我发现散步是较为适宜的锻炼方式,自律的生活是健康的保障。每天坚持做到走1万步左右,清淡饮食,定点休息,按时起床,不酗酒。三年坚持下来,除了发际线上移、记忆力衰退等现象外,身体的指标基本正常,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考验。

意志得到了锤炼。西藏地处祖国西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江孜经历过两次抗英战争,为保卫祖国领土英勇奋战,素有“英雄城”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西藏,解放军付出巨大牺牲,修筑了川藏、青藏公路,并形成了“两路精神”。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在边防哨所,戍边卫士不畏严寒、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三年来,通过考察学习,“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援藏精神”等红色基因已经入脑入心,不断锤炼我的意志,激励我发愤图强、报效祖国。

心灵得到了净化。不到西藏不知道祖国有多大。西藏面积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地区。千百年来,在缺氧、海拔高的艰苦环境中,藏族同胞学会了与人为善、以苦为乐、和自然和谐共生。走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有车子停下来搭载路边的行人。每年的5月份,忙完春耕后,过林卡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历新年、雪顿节、达马节、春耕仪式等喜庆的日子,藏族同胞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幸福的生活,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的笑容。三年来,藏族同胞豁达、开朗、朴实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减少了对物欲的追求,少了很多世间的烦躁,内心能够感受到宁静,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升华。

本领得到了增强。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年来,深入农户、乡镇、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谋划实施了多个增收效益显著的项目,参与筹划打造的江孜县乡村振兴示范点索盖村,获评“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在藏改乡夏尔岗村,充分发挥环境优势,迎合藏族同胞的生活需求,实施了夏尔岗林卡项目,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同时,为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成立了江孜县第一个股份制农牧民合作社负责林卡营地的运营,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运营、当年收益。在卡若拉冰川南麓马玉村,打造了网红打卡点,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渠道。三年来,通过在乡村实施项目,学会了向基层汲取智慧,增强了协调沟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三年来,我亲历了西藏全域实现脱贫摘帽,迈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发展阶段。三年来,我品尝了艰辛、体验了寂寞、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幸福。三年援藏路,锤炼了意志、砥砺了品格、净化了心灵、增强了本领,是我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

供稿:江孜联络小组——刘瑞锋

原标题:《雪域“申”情

刘瑞锋:爱洒雪域建功高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