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西藏梦,为什么去西藏?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理由。许是为了看看那湛蓝澄澈的苍穹,许是为了逛逛那佛音袅袅的寺庙,许是为了感受转山转湖的虔诚,又或许,只为绕进街边小店,喝杯醇香浓郁的甜茶。
阿里,西藏极西之地,有着惊为天人的绝美风光和神秘绚烂的古老文明。“无阿里不西藏”,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面对阿里,你都没有一个理由说“不”。
“只有站在藏区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呼吸到微凉的风,才能明白,原来人可以和神如此接近,来自远古对神的崇拜,自心底油然而生。”
当我的双脚真切地踏上阿里这片滚滚黄土地时,才惊觉《藏地密码》中这句话讲得是何其精准与贴切。
1
羊卓雍措,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岗巴拉山口是从拉萨到羊湖必须翻越的垭口,高海拔的优势使其成为欣赏羊卓雍措最好的角度,在这里能拍摄到羊湖呈S形的水道,它蜿蜒至远方的宁金抗沙峰,随后消失于天际线。
静立于山口向南眺望,羊湖像镶嵌在群峰之间的蓝宝石般耀眼夺目。
湖水如绵密羊脂般清冽澄澈,平滑如镜,雪峰如刀削斧凿般巍峨磅礴,傲然耸立,天上的云朵在湖面投射出忽明忽暗的阴影,高山的冷风偶尔打趣,将这如绸如缎的湖面吹皱……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涟漪轻漾,怎叫人不爱?
从羊湖出发,跨越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到了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的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
巨大的冰川从云雾飘缈九天之处垂落,纯白的冰盖与黝黑的岩体形成强烈的反差色,尤其是当乌云遮去艳阳的强光时,那数以万计的冰塔林在浓重的阴影中,展示出极其丰富的纹理感,像极了一幅黑白色调的藏式唐卡,雄浑却不乏壮丽。
这是冰雪写就的地质史诗,更是时光雕塑的伟大作品。
离开卡若拉冰川,一个小时后到了有“西藏第一坝”之称的满拉水库,在醒醒睡睡间,又到了有“英雄城”之称的江孜古城。
矗立于古城中央的宗山古堡,被称为“小布达拉”,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地雄踞在悬崖峭壁之巅,成为年楚河平原上不可忽视的耀眼存在。而年藏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历史,更为其增添了几分悲壮感。
2
作为日喀则最大的寺院,扎什伦布寺整座寺院依尼色日山坡而筑,背附高山,筑有宫墙,殿宇递接,疏密有秩,共有57间经堂、多间寺院建筑;寺中心的殿堂区建有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班禅拉章、强巴大佛殿、班禅灵塔祀殿等。
从公里纪念碑出发到嘉措拉山口,大约85公里,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天气逐渐晴好,只觉离天空越来越近。
从日喀则出发这一路,大大小小经过了数个高海拔山峰,不过有“定日界”之称的嘉措拉山最为“缤纷”——五彩经幡迎风飞舞,在瓦蓝的穹庐、或赭红或灰黄的山体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
作为“珠峰门户”,嘉措拉山口是前往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路,米的海拔使其成为国道的最高点。当看到标志性拱门上“您已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十多个大字时,昏昏欲睡的我瞬间精神为之一振,这意味着我离心心念念的珠峰又近了一步!
如果说珠峰是一曲气韵悠长的交响乐,那嘉措拉就是这支交响乐的过门,虽短暂且不起眼,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海拔米的加乌拉山口是前往珠峰大本营必经的一个垭口,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同时眺望5座米级雪峰的垭口,从左向右分别是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
镜头早已无法装下这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堂”,唯有澄澈的眼和空灵的心方能“偷”得尺寸天地;而那随风飞舞的经幡,似乎成了串联起这烟火人间和极乐世界的唯一灵物,风动则幡舞,幡舞即念生。
3
过了老定日,约莫走了90多公里,景色逐渐从混黄的茫茫戈壁变成牛马低头饮水。
随着逐渐靠近佩枯措,天空却莫名其妙地开始“分裂”——一半蓝天打底、白云飘悠悠,一半山雨欲来、乌云纷飞。好在佩枯措所在的一侧属于前者。
佩枯措,日喀则最大的湖泊(多平方公里),美得十分低调和大气。只见其三面环山、地形开阔,悬于山顶的云层像是画上去般,一动不动;湖水的蓝从远及近逐渐变浅,和谐非常。
约莫是佩枯措这侧的天气好得惹人生妒吧,另一侧的乌云逐渐逾界,明目张胆地侵袭而来。见状,我们也只得起身离去。令人欣慰的是,在10分钟车程后的另一观景台,我们终于瞧见了她的全貌,而“静若处子”则是当时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形容词。
离开佩枯措后的两个多小时路程,看到的景色像是复制黏贴出来似的——略显昏暗的天空、绵延起伏的群山、蜿蜒曲折的山路、稀疏干涩的浅草。
直到偶遇三头自顾自吃草的藏野驴,才打破了这似是而非的幻境。
4
从萨嘎县沿着G向西往仲巴县行驶的这两三个小时中,与蜿蜒曲折的公路相伴左右的是同样回旋盘绕的雅鲁藏布江,换言之,我们一直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穿行。
平静的马泉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无声地流淌在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这里地广人稀,河谷宽阔,草甸茫茫,毡房点点,水洼散落,牛羊遍布。
许是因为不断向阿里地区靠近的缘故,天空也显得愈发高阔和透亮,就连路边那不知名的小水塘都变得有看头起来。
随着车子继续向仲巴县前行,原本水草丰美的草原景致逐渐荒凉,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惊讶、惊喜又惊艳的沙漠景观。
千峰万仞的喜马拉雅群山绵亘在天际,与近处的褐色山体、金黄沙丘、湛蓝湖泊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时,原本平滑铺陈的沙丘竟悄无声息地被那高原的无情冷风吹皱,仿如一片波纹激荡的浩渺沙海,壮阔中带着丝丝凄美,极具魅惑。
而随着光线的不断变化,那逶迤起伏的沙丘变得愈加魔幻,光与影、冷与暖,交相辉映,相互渲染,如梦如幻。置身其中,更觉天上人间大抵如此。如若不是时间不允许,真想在这沙丘上寻一方地,从日上竿头坐到金乌西沉,看风来风走和云卷云舒。
离开帕羊后就算进入广袤无垠的阿里高原了,景致开始变得苍茫。
当看到那扇标志性拱门上“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欢迎您”这几个鎏金大字时,就意味着真正进入心心念念的阿里了。
翻过马悠木拉山口,在距离玛旁雍措大约还有50公里左右时,便能看到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断陷盆地内、海拔米的公珠措,它是经阿里南线进入阿里地区的第一个高原淡水湖泊。
这之后没多久,便在距离霍尔乡中心仅5公里处的国道边上,先远远地瞧见了玛旁雍措。
尔后,冈仁波齐便出现在了车窗框出的小小世界里。
去往玛旁雍措标志性观景点的一路上,喜马拉雅山脉绵亘天际,纳木那尼峰更以其卓绝桀骜的身姿引得啧啧称叹。
直到圣湖那抹湛蓝真真切切地、毫不遮掩地冲击进眼球时,我方才后知后觉道:“我是真的到了曾经魂牵梦萦的地方。”
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冈仁波齐峰南面山脚下的塔尔钦。
塔尔钦,转山的起点和终点。尽管在镇子里无法看到神山全貌,却可以饱览纳木那尼峰的景致。
5
沿国道在阿伊拉日居山脉间穿行,早起带来的困顿因为车窗外毫无变化的景致而愈加浓烈,直到海拔米的龙嘎拉达坂映入眼帘。
龙嘎拉达坂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以山体色彩斑斓著称,又称“五彩山”。
许是这色彩惹得乌云嫉妒吧,不仅挡住了阳光,还自私地将远处的雪山藏于身后,令眼前这本可以更加绚烂的景色略显暗淡。
疯狂的山风在耳边叫嚣着,绕过山口那被吹得狂乱的经幡后,不觉一阵惊讶——在那五彩的山峦之间静卧着一个晶莹剔透的蓝绿色湖泊。
这个名曰龙嘎措琼(亦称珍珠措)的小湖像极了一块镶嵌在五色锦罗上的宝石,在旷野中姿意绽放着独属于它的惊艳。
而在龙嘎措琼边上,则是一个只有在夏秋季节才会出现的浅绿色水洼,两潭湖水彼此相伴、交相辉映、形如泪滴,故而被人形象地称为“天使之泪”,这不禁为本就美得妖冶的龙嘎拉达坂增添了几分柔情。
龙嘎拉山口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就是札达边防站了,而过了检查站再行驶半小时有余,便是土林观景台。
就这样,阿里地区的一大奇观——札达土林,第一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离开土林观景台后,海拔不断降低,穿梭在形态万千的土林之中,既感慨于冈底斯谷地风光之独特,又惊叹于造物主鬼斧神工之精妙。
这种苍茫中夹带着粗犷,恢弘中荡漾着大气,独树一帜但不显突兀,沉默寡言但不拒人千里的气质,恐怕只有“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才孕育得出吧。
如果说札达土林是阿里极具代表性的表征之一,那么,被土林层层包围的古格遗址就是阿里独一无二的精魂。
其实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是最适合看日落的地方,在吃过晚饭回到酒店后,无意间拉开窗户,竟看到了窗外一片热烈的日暮景色——
6
从札达县去东嘎皮央石窟遗址,要走1小时多的盘山公路,本就沉闷的天气随着海拔的上升,愈发呈现出一派“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压迫感十足。
而原来沉寂的土林,在这铺天盖地的黑云之欺压下,雄浑得更显苍凉与无边无际。
不多时,那嚣张无比的乌云便携风带雨压到了我们头上,大有吞噬一切的骇人气焰。
很快,这场毫无征兆的雪愈演愈烈,从“撒盐空中差可拟”一直到“未若柳絮因风起”,最终在东嘎皮央石窟遗址那里达到巅峰。
东嘎—皮央石窟群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佛教石窟遗址。
洞内壁画栩栩如生,造型优美,题材主要为佛教典故、密教曼荼罗、菩萨像等。
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体上密密麻麻的洞窟,俨如蜂巢。
而位于东嘎石窟以北的皮央石窟,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总规模比东嘎还要大。
大雪中的石窟群,像蒙上了一层灰色模板,叫人看得并不十分真切。
山坡顶部那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建筑,因这场肆无忌惮的风雪而更显悲凉,似在静诉,更似在悲泣。
离开东嘎皮央石窟遗址往那木如的这一路,尽管雨雪消停,但天气阴沉依旧。
不过,雪似乎天生就有一种魔力,就是不管下在哪儿,最终都能让人欢喜与留恋起来。
尤其是在天地苍茫的阿里,这种魔力更甚。
从札达县城到狮泉河这一路,叫人领略了阿里地区的天气“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特点。
前一秒还是蓝天白云、阳光普照,下一秒就是阴云密布、山雨欲来;前一秒还是白雪纷飞、一片静谧,下一秒就是狂风四起、浓雾锁山……实属任性也。
7
今天从狮泉河镇沿着新藏公路直达多公里外的日土县,去看国际湖泊班公湖,而后再返回狮泉河镇。从狮泉河出来后经过的第一个山口,就是海拔米的拉梅拉达坂,翻过这个垭口算是正式进入日土县境内了。
日土,属高原湖盆区,南北高,中间低。喀喇昆仑崇山峻岭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全县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最高海拔达米。由于这里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因此较为完整地保存了高原面貌。
大约一个小时下坡路后,周遭的荒原景致逐渐被湿地景观所代替,路两侧的雪山、草甸、野鸭、牛马或倒影在微波荡漾的湖水中,或印刻在平滑如镜的水洼里,风不动,云不动,我的脚步更不想动。
班公湖北侧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世界第二高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南侧被同样西北-东南走向的“世界之轴”冈底斯山脉的余脉所环峙,这使其虽然身处干燥的藏北高原,周边却是一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生动景象。
据说整个湖区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多为迁徙的候鸟,数量最多时可过万,它们冬季从班公湖鸟岛飞往南亚大陆避寒,次年5-9月又飞临至此栖息。
其实在来到班公湖之前,我们已经看了大大小小不同蓝调的湖泊,但似乎没有一个湖泊能蓝得如班公湖这般不管不顾。
与藏区其他湖泊相比,班公湖虽无宗教意义上的神圣与神秘,但只它那色块渐渐推进、丝带徐徐宽广的幽蓝模样,已足以叫人贪恋与惊艳。
而那些或于天空盘旋、或在水中休憩的红嘴鸥,则又为它增添了几分生气。
其实在快到班公湖的时候,我们便被公路旁的一片草原湿地所吸引,因此回程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停车尽情撒欢。
这个与班公湖接壤的湿地叫作玛嘎尔草场,是阿里地区著名的草原湿地。
因新藏公路从中穿过,使其成为去往班公湖的必经之地,但近年来随着班公湖水位上涨,部分玛嘎尔草场被湖水淹没。
相较于名声赫赫的班公湖,我以为“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玛嘎尔草场,在景观层次性及惊艳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洗的天空、绵延的群峰、丰茂的草场、澄澈的湖水、奔驰的骏马、饮水的牛羊、嬉戏的野鸭、翱翔的水鸟……好一幅动人的藏区山水画!
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曾经遥不可及的云朵,仿佛触手可及;曾经绵延无垠的雪峰,好似近在咫尺;曾经沉醉不已的星河,瞬间垂落九天;曾经晦涩艰深的言语,顷刻明白如话。
天上阿里,叫人一辈子都不忍、不舍、不会遗忘。
来源:阿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