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艺术家的藏地情缘新华网客户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日出拉萨河。

吉祥金帆。容铁作品

黝黑的皮肤,宽阔的额头,贴紧面部的细密胡茬,随意摆弄扔在脑后的凌乱黑发,如果不是一口夹杂吴侬软语的普通话,让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容铁出生在江南水乡。

容铁是中国书画界唯一同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西泠印社理事的艺术家,书画印三工同备。这么多头衔让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会在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志愿到西藏奉献“青春”。

多次进藏结下不解之缘

“西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吸引了我。”容铁说,“作为艺术工作者,我非常幸运能三次进藏,近距离接触这片土地上的大美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近距离与藏族艺术家交流的情景。当时,他和藏族画家尼玛泽仁在广西南宁举办书画展,在欣赏尼玛泽仁的作品时,他一下子就被作品浓郁、亮丽的色彩吸引了。“作品用色很大胆,组合在一起有很奇异的美感。”容铁说,“仿佛一瞬间,我就窥见了一个生动、鲜活的艺术之乡”。

后来,中国书协组织书法志愿者进藏活动,容铁主动报名。在日喀则市江孜县白久伦布村,他和全国各地的书法志愿者一起,将百余幅作品捐给了群众。当年9月,容铁再次进藏,除了捐赠书画外,他还联合艺术家们一起,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募捐了近百万元手术费。

卫生部门为多位白内障患者做了检查,成功为60多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一位手术很成功的70多岁的老阿妈,看到清晰的世界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擦拭双眼,拉着容铁的手,反复表达谢意。

虽然一句话也听不懂,但容铁看着老阿妈充满感激的眼神和与年龄不相称的欢呼雀跃,潸然泪下。“那种发自心底的感激眼神,比任何奖项都更加触动我的心。”容铁说。

西藏,自此成为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年,听说文化部选派艺术家到西藏工作,容铁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听说他五十多岁要进藏,很多朋友打来电话,苦劝他。还有人直言不讳:你是不是想出名想疯了?

“如果从经济利益上讲,我一天都不应该在西藏待;如果从名气来讲,我也不需要西藏再给我增加什么。”容铁说,“但艺术是有生命力的,更是有价值选择的。文艺工作者不能在书斋中寻求灵感,而是要扎根到最基层,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进藏后,容铁一待就是三年。

在走村入户中汲取艺术灵感

提起艺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博物馆中的珍藏,似乎只有阳春白雪和曲高和寡才是艺术的本来面目。但容铁认为,真正受到群众喜爱的艺术,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从单纯的技巧上讲,艺术创作要站在磅礴的大自然面前;但艺术真正的灵魂,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中的精神期盼”。

容铁在北京的工作室有几百平方米,各种绘画工具与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墙上挂满了装裱的精美画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拉萨的工作室里,一张陈年老旧的沙发随意地摆放在不大的客厅里,到处是用过的纸墨,桌上、墙上、地上的书画作品满满当当,简单朴素的家里往往只有一个人。

有好友看到后,或多或少对他在藏的简陋生活表示同情。但容铁反而觉得在西藏的生活才让他真正找回了艺术创作的状态,分外充实。

进藏后,容铁一有空就往乡下跑。西藏74个县,他走了50多个,累计行程十几万公里。无论走到哪儿,容铁都随身携带速写本和相机,走一路拍一路,古城小巷、八廓街、自然风光、深山古寺等带有浓郁西藏元素的符号,都被他一一记录在画布上。

走遍了全国所有省区市、到访过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容铁说,“西藏雄浑壮阔的山水,给我的灵感最独特”。

西藏得天独厚的大美风光和独特的艺术元素,在他独特的艺术笔法下,化成《吉祥西藏》《高原之晨》《雪域经幡图》《经幡送吉祥》等系列作品,获得业内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