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全媒丨70年,英雄城换了人间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04:06

“几十个人会奋起猛攻你,拼死命战斗到最后一个倒下去,像古罗马的爱国者那样。”——侵略者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一书中如此记录。

从18世纪开始,英国就企图将西藏纳入自己的殖民版图,年发动了第一次对西藏的武装进攻。在战争未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下,英军于年发动第二次入侵西藏的战争,并于年攻入西藏江孜。江孜人民奋勇抗敌,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江孜由此赢得“英雄城”的美誉。

这是3月23日拍摄的江孜宗山古堡和江孜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藏历四月,雪山下的年楚河畔绿意渐浓,青稞在广阔的田野里泛出嫩芽,“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熠熠生辉。

行走在江孜抗英纪念馆里,凝视一张张黑白照片,浏览一件件抗英实物,聆听一段段英雄故事,记者依然为百余年前的英雄壮举感慨落泪。

这是5月10日在江孜县拍摄的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和江孜宗山古堡。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家园涂炭,山河易碎。面对英军的大炮和重机枪,数千英勇的江孜军民不畏强暴,在宗山上用石头、长矛、土枪土炮与英军展开殊死搏斗。弹尽粮绝后,包括白居寺云丹平措在内的60余名英雄宁死不屈,壮烈跳崖。

这是3月23日在江孜宗山古堡拍摄的跳崖英雄纪念碑。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这是5月10日在江孜抗英纪念馆拍摄的英军侵略西藏时使用的大炮和机枪。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帝国主义加快了与分裂势力勾结的步伐,妄图将西藏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

年,英国策划召开西姆拉会议,唆使西藏地方代表首次提出“西藏独立”的无理要求,当即遭到中国政府代表严词拒绝;年,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国代表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遭到全国人民和国民政府的反对;年11月,西藏地方政府决定派所谓的“亲善使团”赴美英等国,寻求对“西藏独立”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

西藏和平解放,终结了帝国主义和分裂势力的幻想。

年5月23日,中央政府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协议第一条即确定:“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

从此,西藏各族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新生。

在宗山古堡脚下的班久伦布村,记者见到了多布杰老人。年出生的他,和新西藏同龄。“我从父亲那里听说我爷爷曾经参加过抗英战争。对于今天的美好生活有着太多的感受,因为有了金珠玛米(解放军)的出现,有了共产党的指引,我们家的命运才有了根本改变。”

站在宗山古堡英雄跳崖处,抚今追昔。那是一段血与火的岁月,那是一段反帝爱国的抗争史。在“英雄城”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熏陶下,爱国主义精神在江孜薪火相传,爱党、爱国、爱家成为人们坚定的信念。

距离多布杰家近米,至今保存着一座旧西藏贵族庄园——帕拉庄园。它曾是旧西藏十二大贵族庄园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

这是3月23日在帕拉庄园拍摄的旧西藏领主使用的名贵手表。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这是3月23日在帕拉庄园拍摄的庄园女主人的奢华卧室。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LV女士皮包、欧米茄手表、万宝龙钢笔、英国威士忌、印度香烟……这是20世纪50年代帕拉家族的日常生活用品。记者沿木质楼梯走上三楼陈列室。室内,少女小腿骨做成的法号、锁农奴的脚镣、抽农奴耳光用的拍子……看了让人不寒而栗。

庄园内的一件件展品,不禁让人惊叹当年贵族生活的奢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庄园对面农奴的凄惨住所。

解说员普布次仁告诉记者,这座庄园的主人叫扎西旺久,他所属的帕拉家族有很多人担任过旧西藏政府的高官,仅担任过噶伦(大臣)的就有5人。最风光时,帕拉家族拥有37座庄园、1.5万余亩土地、12个牧场、1.4万多头牲畜、多名农奴。

5月10日,解说员普布次仁站在帕拉庄园二楼的走廊上。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在旧西藏,约占人口95%的农奴虽然终日辛苦劳作,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命如草芥;而占人口仅约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说到这里,36岁的普布次仁神色凝重。“我母亲拉巴仓决曾是帕拉庄园的朗生(家奴),就在二楼纺织卡垫。小的时候,母亲经常给我讲起当年的悲惨生活。”

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愿望平定叛乱,并领导各族人民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

5月10日,多布杰老人(左)在江孜县班久伦布村的家里和来访的乡干部聊天。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在那场废奴运动中,多布杰一家9口人分到了土地、牛羊等生产资料,不公平的地契被烧毁。老人至今记得分到土地时的喜悦:“自己的牛,自己的地,收成都是自己的。”

“现在,我受县里聘任,走上公益性岗位,专门讲解帕拉庄园的历史。”普布次仁说,“如今,我们家有耕地、有牛羊、有汽车,还在县城买了楼房。我79岁的母亲经常念叨:‘现在的好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站在庄园三楼的瞭望处,周围是鳞次栉比的藏式新居。“这是当年领主巡看自己土地牧场的地方,因为放眼望去,没有任何建筑,一览无余。如今,群众的住房比旧庄园还高,农奴主站在这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场景再也没有了。”他说道。

暖意润高原,欣欣向荣的西藏迎来八方游客。雪域高原的圣洁美景,荡涤着人们的心胸。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到访宗山古堡和帕拉庄园,更深切地领悟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企图分裂西藏的阴谋,为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奠定了基石,也是西藏取得“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伟大成就的起点。

这是3月23日在江孜宗山古堡拍摄的抗英雕像。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站在宗山脚下,漫步于年楚河畔,江孜抗英的爱国历史和民主改革的鲜活写照,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

回望历史,方知来时之艰辛。冀望未来,一个更加美好的西藏,正在路上。

文字记者:沈虹冰、张京品、陈尚才、柳新勇、李键

摄影记者:孙瑞博

视频记者:洛卓嘉措、索朗德吉、旦增尼玛曲珠、孙瑞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