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庙设计一文读懂佛像从ldquo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雕塑艺术在中国,至少也有五千年的历史。大约从东晋开始,中国有了佛教雕塑。早期的佛像,主要取法于印度传来的佛教图像,而印度也有犍陀罗式和喀坡旦式等不同的佛教艺术。

大月支部落祭祀活动(复原)

“犍陀罗”本是西北印度的地名。著名的迦腻色迦王在位时,与希腊通商,希腊还派了国使常驻印度,两国关系相当密切。随着经济往来的频繁,带来了更加广泛的文化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佛教艺术也呈现希腊化的情形,所谓“犍陀罗式”,因而也可称作“希腊印度式”。犍陀罗式的佛和菩萨,有欧洲人般雄壮的体格,有希腊人般英俊的面貌,当然,还留有印度本土的地方特色。

犍陀罗式有立像、坐像、倚像、卧像等各种姿势。佛像大多取坐势,佛座为方座;菩萨、胁侍及护天一般取立势。诸像的面相,额部广阔,鼻梁高隆,目大有光,唇薄欲言,下颚突出,头发卷波,眉间有白毫。诸像的衣饰,轻快飘逸,线条强健,有明显的热带衣料特质。

犍陀罗式佛陀像

“喀坡旦”原是大月支国势力最盛时的小土王之一,后来逐渐成为中印度的一个强国。第四世撒母达义普他王和第五世超日王注重复兴印度文艺,奖励一切艺术,从而使佛教艺术有了一个得以发展的良好气候。喀坡旦式采用印度固有的作法,又融合了犍陀罗式的作风,参以大乘佛教的理想,集印度艺术的大成,可谓达到了佛教艺术的最高峰。

喀坡旦式也有立像、坐像等各种姿势。佛座初为方座,后来逐渐变为莲花座。诸像的手指纤细圆长,手指间张有缦网。菩萨的手足附有手钏、足钏。诸像的衣饰,均为薄质,紧覆于身,几乎没有衣褶。颈边和衣服的下端,稍微突起,两腕的左右附有垂下的衣片。线条柔和流畅,却不如犍陀罗式的刚强深刻。

藏传佛教造像

这两种艺术形式,对于中国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北魏以前多为犍陀罗式,北魏开始多为喀坡旦式,但华夏气息很浓,无论面相、花纹、服装等,都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而这种差异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唐代以后则以中国的传统观念,选取美和健康的典型来造型,使佛像充分表现出美与力量。中国的佛教艺术,脱胎于印度的母范,经过印度式样到中国式样的过渡,而最终走上中国化的道路。

观音像

有趣的是,在佛教艺术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艺术界、佛教界并没有完全扬弃印度化。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就可以看到:佛、菩萨都作中国化的面相,罗汉多作印度化的面相;文臣多作中国化的面相,武将多作印度化的面相;年轻的多作中国化的面相,年老的多作印度化的面相——这些几乎已约定俗成。

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实质。

罗汉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日本京都:三十三番观音寺巡礼

《白话圆觉经》——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圆觉经》

唐代建筑彩绘:历史中的浓墨重彩

《大藏全咒》(全十八册)

瞿昙寺:高原上的小故宫

《中国历代禅师传记资料汇编》(上、中、下三册)

江孜白居寺壁画:明代藏传佛教艺术

《敦煌宝藏》(全册)——大型敦煌史料汇编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