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坡路有惊无险海子山二次高反采访团进入西

大众报业·鲁中晨报7月4日昌都讯7月4日,采访团行进了多公里,成功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境内。在当天的行程中,采访团跨过了出发以来经过的海拔最高的垭口——米的海子山垭口,遇到的国道最危险路段之一的巴塘至芒康段。最终经过约12个小时的行程,采访团顺利进入芒康县,最终落脚在如美镇。

△7月4日,国道巴塘段,山上掉落的石头。

高原的天说变就变

7月4日,在蒙蒙细雨中,采风团一行早早地从雅江县出发。从雅江县到理塘县的路上几乎全是盘山公路,昨晚的一场雨,让山里的水气变得更加丰富,很多山顶上都是云雾缭绕。从雅江县走出去没多远,天又下起了雨。这就是青藏高原的雨季,天就像娃娃脸——说变就变。在海拔米的“天路18弯”,路边建有供路人休息、拍照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下看,不到米的公路,竟然有至少五个°大转弯。

国道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这里的美景,沿途有不少路段设有观景台。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国道上的车辆并不多。

在去往理塘县的后半程路上,急转弯就变得非常少了,路相对比较直。由于海拔较高,这里的山上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地毯”上点缀着一群群的“高原黑珍珠”——牦牛。藏族群众对牦牛有着特殊的感情。牦牛不仅能为藏族群众提供牛奶、牛肉,它的粪便晒干后就是藏区群众重要的生活燃料。牦牛还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力工具,被称为“全能家畜”。此外,牦牛还被藏族群众视为财富的象征,一个家庭有多少头牦牛,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家庭有多少财富。据当地的群众说,目前一头成年牦牛的价格是两万元左右。

△7月4日,国道巴塘段,施工人员正在清理塌方路段。

△著名的“天路18弯”。

海子山垭口出现第二次“高反”

离开理塘县后不久,地势变得比较平坦,但海拔仍在缓慢上升,再往前就是巴塘县。巴塘县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最靠西的一个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交界。

经过昨天晚上在多米海拔的雅江县休整,采访团成员进一步适应了高原环境。在连续经过理塘县,巴塘县两个海拔超过米的县的过程中,采访团成员没有再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没想到车队又行驶了一段距离,来到了出发以来海拔最高的垭口——米的海子山垭口时,多名队员开始出现高原反应——胸闷、头痛、恶心。

针对这一情况,车队立即对驾驶员做了调整。为了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车队还决定停止下车活动,要求出现高原反应的队员闭目养神、多喝水。所幸翻过海子山垭口后,海拔迅速下降,队员们的不适症状逐渐缓解。

虽然经历了第二次高原反应,但海子山的美景还是给采访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海子山半山腰有两个冰雪融化形成的海子,大体呈“8”字形,两个海子因此得名“姊妹湖”。海子山平均海拔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米,海子山上共有大小海子个,如此高的密度,在国内是很少见的,因此得名“海子山”。

△7月4日,国道巴塘段,施工人员正在清理塌方路段。

△7月4日,国道芒康段,铁网兜住了山上掉落的石块。

国道巴塘段多处塌方

16:10许,车队穿过巴塘县县城不久,前面的车辆突然停下了,路中间有头戴安全帽的人员在指挥车辆靠边停车。我们的车子也被迫停下,上前一打听,原来前方正在清理遭遇山体塌方的公路,需要根据施工需要间断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国道来到巴塘县境内后,公路边就是金沙江的一条支流,河道两侧都是高山,其中大部分山上的植被不多,很多山体是裸露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该路段经常在雨季发生山体塌方。事实上,对于经常走川藏线的人来说,巴塘至芒康段是国道上最危险的路段之一。

记者通过无人机观察发现,发生塌方的路段有数百米长,挖掘机、铲车、渣土车正在向往清运垮塌下来的土石,刚刚清理出来的路面坑洼不平,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等待了大约20分钟后,车辆终于可以继续前进了。没想到刚走了不到10分钟,又来到一处塌方现场,又耽误了十多分钟。

在此前的路途中,采访团曾听得一则消息:在巴塘县与芒康县交界的金沙江上,原有的大桥在洪水中损坏正在维修,近期只能通过部队搭建的临时桥梁过河。为了尽早赶到目的地,离开第二处塌方现场后,车队在保证安全和的前提下加快了行进速度,终于在16:50许跨过了金沙江,正式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

当晚,采访团入住芒康县如美镇,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晓明王兵韩凯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