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走笔共赴全面小康的幸福

四月的日喀则,一路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处处复工复产,生机勃勃。田间地头春耕忙碌,扶贫车间紧张作业,产业基地加快生产,项目工地机械轰鸣……精准扶贫就像春日和风,吹开了百姓幸福笑靥,吹暖了产业满园春色。

脱贫只争朝夕,致富不负韶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日喀则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以坚韧不拔的态度、抓铁有痕的力度,跑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7.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18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高。

沐浴在年的春光里,日喀则市正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阻断返贫后路,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共赴全面小康的“幸福约定”。

产业富民输血造血活血

在桑珠孜区江当乡郭加新村,普布普赤经体温测量合格后,进入德琴庄园有限公司的青稞生产厂房,娴熟地给代餐饼干、曲奇饼干、代餐粉等青稞深加工产品包装、封箱。

“公司离家很近,待遇也不错,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普布普赤口中的公司是一家集青稞加工、研发技术于一体的青稞深加工企业,成立于年,园区占地面积亩。

群众要富,产业开路。德琴庄园有限公司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同时带动了当地人就近就便实现就业。像这样利民富民的扶贫产业项目,目前已经在日喀则遍地开花。

近年来,日喀则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保证脱贫质量的根本之策,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累计开工建设青稞饲草、珠峰绵羊、珠峰牦牛、绿色蔬菜、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民族手工、生态苗圃等特色产业项目个。年全市青稞产量达到40万吨,珠峰绵羊、珠峰牦牛分别出栏万只、11.5万头,商品率达到70%;黄牛改良5.56万头、蔬菜总产量达到38.7万吨。

日喀则市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紧扣好的市场前景、好的经营主体、好的利益联结、好的科技支撑“四要素”,不断探索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不仅“输血”,更聚焦“造血”“活血”,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等运作模式。如今,珠峰扶贫产业与农牧民群众的利益联结越来越紧密,10万余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持续致富,脱贫不返贫。

政策惠民扶志扶智扶制

还未走进拉孜县扎西宗乡利民民族手工业合作社,耳边早已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原来是合作社员工一边编织氆氇一遍唱着小曲。这是一家集民族手工业产品制作加工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平拉高兴地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一共教授徒弟多名,其中多名学徒为贫困户,如今全部顺利脱贫。”

在日喀则市江孜县热索乡努康村村委会,回荡着接地气的宣讲声。在一幅醒目的标语“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下面,宣讲员次曲正以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教育引导大伙儿克服惰性、摆脱依赖思想、追求健康文明生活。

上面两处场景,是日喀则“智志双扶”生动实践的缩影。有了脱贫的志气和技能,不怕没有施展的舞台。日喀则市坚持将培育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就业培训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技能培训和岗位就业、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两对关系”,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46万人,大力发展生态、劳务、种植、养殖、手工、运输、工程机械等专合组织,带动贫困户、边缘户通过入股合作、入社务工、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联耕联种等方式参与专合组织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农牧民专合组织发展到家,入股合作社群众达到40多万人,家合作社实现分红,人均分红元。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摆脱贫困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日喀则市通过“扶制”来加强保障、压实责任、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推进教育脱贫再深入、健康扶贫再发力、危房改造再加力、饮水安全再巩固,有针对性地全力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安民宜居宜业宜游

“现在我们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医疗有保障,大人能在家门口就业,小孩能就近入学,衷心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衷心感谢共产党的恩情。”搬进新居的南木林县吉龙村村民桑珠次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斩穷根”的关键举措,着力抓好安置点集中建设、搬迁后续扶持、就业安排等工作。截至目前,个安置点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群众入住率达到%,户7万余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边境小康村也实现全部开工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日喀则市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不少风景优美、生态优良的乡镇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谢通门县的“卡嘎温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从藏在“深闺”,摇身一变成为旅游“新贵”。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温泉吃上了“旅游饭”,卡嘎镇边巴次仁也想通过旅游客运服务分一杯羹,近期买了一辆小汽车,当起了客运驾驶员。“我们这里的温泉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我相信大家的日子也会蒸蒸日上。”边巴次仁笑着说。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一组组带有民生温度的脱贫数字,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一张张温暖如春的群众笑脸,构成了日喀则市脱贫攻坚的锦绣画卷,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已然照进现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