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哥的五万里D53水乡世家日喀则江孜

引题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元德。

今天的行程

日期:年9月22日,星期二。

路线:从日喀则出发,沿省道向东,经过白朗县,到达江孜县。

里程:95.14公里,累计公里。

累计经过县市:62个

所见

与高原感冒斗争的最好方法就是休息,5天之后,体力逐渐恢复,今日再次踏上征程。

清晨的日喀则很安静,已是早晨8:30,但是路上行人寥寥。

一路沿着年楚河逆流而上,这里依然是西藏的江南水乡,更是整个藏区的商品粮基地。

看远处的山峰,山上几乎没有什么草。不过现在已经进入秋天了,如果是夏天的话,这种对比是非常强烈的。

路两旁树木成荫,太阳晒不着,骑起来非常凉爽。

田里有农民在收青稞,已经用上简单的机械化,单人单机,但效率不是很高。

已经进入到白朗县境内,西藏粮仓赫然在目。

日喀则珠峰农业现代大棚,用于生产各种蔬菜,实现本地供给。

在白朗县城边上又有一个更大的温室大棚基地,这里的人明显多起来,温室内的作物,还真是绿的。

这白朗县城只有狭长的一条街。

但特别的是这个政府广场,那是顶气派。

后来发现这白朗县还是斗牛之乡,每年8月份一般会举行斗牛节,届时各村民会带着自己的公牛到达指定的斗牛场进行比赛。

路过的每个小村村口都有这样的一座小庙,方便在家门口拜佛。

路过的很多小村庄,农民都在自建房,几乎都是两层的小楼而且面积都不小,估计都有四百多平方。据说政府对于农民重修房屋还可以补贴,盖一层的不补贴,盖两层的给补贴。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

还有15公里就到江孜县,但头顶这块云突然间就开始下雨了,然后一路下到江孜。

这山上是曾经的藏王城堡,不过现在已经是遗址了,能隐隐约约看到古堡的残垣断壁。

到江孜县了,这就是并行一路的年楚河,到了这里才能一睹芳容。

江孜县的城市标志,这是一座英雄城。江孜曾经是西藏对外的重要窗口之一,英国、印度、尼泊尔、锡金邦、不丹等均在此设有商务机构,光绪三十年,当年这里曾经是抵抗英国侵略西藏,江孜人民奋血浴战,谱写了壮烈的爱国赞歌。

如今县城的很多公共建筑都是新建的。

这是宗山遗址,就是清朝光绪年间,英国这个搅屎棍开始把手伸向西藏,藏地人民在此抗击英国侵略。

这白色的城堡,是后期修缮的,这里在年已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是日喀则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所以这个江孜县的宾馆价格稍高点。

骑记:水乡世家

水,赋予万物之灵。有水则万物繁盛,无水则万物凋零。水以之轻柔,拂过指尖,不留痛痒,悄无声息,滋润万物,而无表白。水,因势而居,势成而下,汇流成溪,终成江河。

人类的繁衍进化,文明的形成,无一不成就于江河。自古逐水草而居,是人类繁衍的天然法则。当文明的不断进化,水草丰美的地方就有了新的称呼-水乡。

一路骑行了多公里,而且是在祖国的西北,这一路上真切的感受到水的珍贵,有水的地方能看到无限的希望,没水的时候就只剩满眼的凄凉。

人往往愿意选择相信自己心里倾向于相信的事物。之前没来过西藏,走在那曲的时候,没见到一棵树,心想藏南应该满眼都是树吧,到拉萨路上,山上的树确实多了起来,所以就想当然认为日喀则也是这样的景致。

但眼见为实,从拉萨前往日喀则这段路,真的完全颠覆了自己原来的想象和认知。拉萨到曲水县的路上,山上还能见到几棵树,那山上的草也还算茂盛。但出了曲水县沿着雅鲁藏布江向西挺近,感觉再次进入到柴达木的戈壁滩,山上几乎没有草,而且这的山更高更陡。放眼望去真是太荒凉了,心情就压抑起来,也加速了我感冒的进程。

但就在这荒凉之地,雅鲁藏布江滚滚东流,沿江的两岸则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片绿洲,树木成林,这满眼绿色,就是水赐予的。曲水县向西到茶巴拉乡,雅鲁藏布江在这一段深陷山峦之间,江水湍急,奋勇奔腾,震耳欲聋。然而过了查巴拉乡向西直到日喀则,江水突然变得宁静了,河谷骤然开阔,很多地方还形成了辫状河道。江两岸形成大面积的冲击平原,出现了大面积的农田,村庄也密集起来。放眼望去,在绿树的掩映下,一片一片金黄色的青稞田,沿着明净的江水绵延排开,高原水乡,我想就是这里了。虽然两侧的高山依然很荒凉,山上的土层在雨水的冲击下,形成一道道沟壑,有些山坡在风蚀的作用下,已经形成了沙丘。但在这样的地貌衬托下,更显得水乡的弥足珍贵。

日喀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区的粮仓,所以才有“土地肥沃的庄园”的美誉。这里不仅有雅鲁藏布江冲出的大面积平原,而且从日喀则到江孜县,有年楚河冲积成大面积的河谷平原。今天的骑行路线正是沿着年楚河河谷平原一路逆流而上,仍然是一片丰收景象,依然是特色水乡。

特色水乡,养育了特色的人民。这里的人民在这美丽富饶的水乡世代耕种,繁衍生息。仅取所需,不过所求,世世代代就这样与自然和平相处。虽然美丽富饶,土地肥沃,但耕地的总量其实是很有限的。比起江南的水乡和宁夏的塞上平原,这里的土耕地面积简直是少的可怜。而且这里的农业生产也极其落后,青稞产量其实不高,成熟之后还大面积倒伏,无法实现机械化收割。所以从收益角度来讲,这里的农民收入是非常低的。虽然在江孜县可以看到收割机在收割青稞,但目前这种作业方式还没有在更广的区域推广,这还涉及到青稞品种的优化问题。

但即便是这样,依然能看到农民在田里那喜悦的样子。一路上看到田里收割青稞的人欢声笑语,有时候唱着歌,有时吹着口哨。在路上偶遇他们,都会热情招呼,并透出和善的眼神。有人可能用淳朴来形容他们这样的状态。其实,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淳朴,他们懂得知足,不刻意攀比,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足之足,常足以。就因为有这样的心态,不过多索取,所以他们的幸福来的更快,更为持久。虽然我们这些从内地往来的过客,一路上见过很多的农村场景,相比较而言,这里无论从生活环境还是从生活水平而言,都显得比较艰苦,并通过这些来衡量人们的幸福感。但这些可能在他们看来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内心的富足,我想这也许就是他们幸福的所在。因为他们居善地,所以心善渊,所以与善任,所以言善信,所以有上苍的眷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