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被称为“萝卜小镇”的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边雄乡亩萝卜喜获丰收。原来,边雄乡种植的萝卜品种单一,在桑珠孜区委、区政府和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青岛市农委、青岛市农科院专家的帮助,边雄乡引进了新品种,投入了新设备,改进了播种方式,萝卜亩产有了较大提升。在青岛市援藏资金支持下,边雄乡白玛梅朵合作社成立,带领全乡9个村种植有机萝卜多亩,带动86户贫困户发展萝卜种植产业,当年实现精准脱贫。
这正是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在西藏开展精准扶贫的缩影。
年6月,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9人进藏。他们以科技特派员的担当,把青岛的好技术、好做法带到西藏,累计投入2.7亿元,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助推当地户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小镇带动精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土豆小镇:带动户家庭致富
赵瑞作为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担任桑珠孜区扶贫办副主任。不过,他更看重自己是科技特派员的角色。他充分利用自己在青岛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与青岛援藏干部团队一起,支持和指导东嘎乡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领群众种植珠峰有机土豆,培育打造土豆小镇。
赵瑞介绍,东嘎乡有种植土豆的传统,但多为农户分散种植,没有品牌、没有包装,农业机械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低。
为此,他们动员藏区群众发展土豆种植和加工产业,组织能人创社、集中政策扶社、带领穷人办社,把全乡9位乡土能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资金万元,将全乡的藏装加工厂、糌粑加工厂、牦牛养殖场和农机合作社等全部纳入合作联社,带领群众种植珠峰有机土豆。他们还注册了“东嘎土豆”商标,印制了包装,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目前,全乡9个村种植土豆面积达亩,平均亩产达到斤以上,平均每亩收入达到元以上。他们还指导合作联社投入40万元,并将扶贫资金和援藏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与贫困户签订股权合同每年分红,将全乡户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合作联社,发展土豆种植和加工产业。去年,合作联社实现盈利万元,为贫困户分红和精准脱贫投入90余万元。
“参加合作联社后,我一年能赚3万块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东嘎乡曲瓦村村民索朗顿珠激动地说。
光伏小镇:让阳光也能变成钱
日喀则,被誉为“日光城”,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小时。
青岛援藏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后,决定充分利用当地光照资源优势,与桑珠孜区政府共同规划建设江当乡光伏小镇。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孙授宾如是阐释他们的“路线图”:“充分利用当地光照资源优势,建设光伏小镇,这是日喀则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计划安置户余贫困人口。”
想法有了,如何干?他们开始了融资金,找技术,规划建设了占地总面积6.5万亩的“光伏+设施生态农业扶贫示范园区”,投入援藏资金万元,建设园区灌溉、道路和用电等基础设施。
目前,协议引进的12家大中型企业中,已有7家落地投产,种植枸杞亩,建设农业大棚座,为易地搬迁和周边群众提供了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元以上。他们还投入万元,为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发电收益实现贫困群众兜底式脱贫。“光伏小镇”一期户安置房全部竣工,已迁入贫困群众人,二期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前可迁入。
“刚搬了新家,没想到土地变成钱,阳光也能变成钱。”桑珠孜区江当乡光伏小镇居民卓玛老人高兴地说。今年3月以来,卓玛刚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村里又发放土地流转初次分红的多元钱,屋顶装的光伏板也能通过太阳能发电帮助群众增收……
西藏日喀则市委常委、桑珠孜区委常务副书记、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潘思晓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西藏,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桑珠孜区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特色产业小镇带动精准脱贫致富,诠释了援藏干部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与使命。